2月16日,广州市增城区迎来了一处新的文化地标——百花古寺正式落成开放。这座寺庙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更将园林绿美理念与城市更新完美融合,展现了禅宗文化与现代生态文明的和谐共生。
走进百花古寺,一股清新的禅意扑面而来。紫薇、木棉、玉兰等岭南草本植物点缀于禅意庭院之中,花香与水声交织成一首自然之歌,让人在喧嚣的城市中寻得一处宁静之地。
百花古寺的前身是始建于公元68年的白花书院,历经沧桑变迁,于2013年获批重建。在广州市佛教协会会长耀智法师的带领下,历经十余年的努力,百花古寺不仅得以重现,更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园林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。
此次重建的百花古寺,注重将园林绿美理念融入城市更新应用中。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教授高伟担任园林设计师,他表示,在设计过程中,注重延续大佛古寺的设计序列,同时融合禅宗文化与现代生态文明,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禅意园林。
在植物配置上,百花古寺选择了岭南乡土植物,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,实现了园林的绿化、美化与生态化。中轴庭院两侧,龙船花、紫薇、龙胆、萱草等多个品种的岭南草本植物竞相绽放,为百花古寺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。此外,荔枝、芭蕉等果树的种植,以及串钱柳、洋蒲桃、水蒲桃等兼具功能属性和审美属性的树种的应用,更是形成了岭南乡土植物应用的独特风格。
值得一提的是,百花古寺不仅注重园林的景观效果,更将岭南禅宗文化融入其中。寺庙通过园林艺术营造修行氛围,让信众在感悟禅宗文化的同时,也能领略到岭南园林的独特魅力。高伟教授表示,百花古寺的园林设计核心理念为“遵生营境”,将古人的养生智慧与现代园林美学巧妙结合,从多个维度促进积极健康的实践应用。未来,百花古寺还将面向市民游客开展中草药、中医文化的科普教育活动,成为融合佛学、中医养生、设计美学于一体的科普教育场所。
百花古寺的落成,不仅为广州市增城区增添了一处新的文化地标,更展示了园林绿美理念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实践。通过将禅宗文化与现代生态文明相融合,百花古寺不仅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,也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、感悟禅意的休闲场所。
转载请注明:百花古寺重建:园林绿美与城市更新融合